微信公众号搜索:魏庆培训

ID:weiqingpeixun

@魏庆老师

违反管理常识的,企业手机管理软件”全文(上)


本篇概要导读:

这是篇又臭又长,还招人恨的文章。

“长”是指近三万字的篇幅。

“臭”和“招人恨”是因为我可能挡了人家财路,伤了别人面子,甚至砸了某人的饭碗。

文章分四个话题:要点索引如下:

话题一:提出核心论点:中国B2B行业,saas企业(基于手互联网的saas管理软件,帮助企业“用手机管理企业、管理业务员),目前的核心问题是“懂软件的不懂销售管理,懂销售管理的不懂编软件”、“用工具取代管理逻辑,反倒造成管理混乱”

话题二:为什么,我说“众多管理软件的通用卖点——靠手机拍照和定位,足不出户管理业务员”。其实是个“混帐逻辑”,“混帐”在哪里。

话题三:剖析众多管理软件的通用卖点:“靠手机拍照,系统上传,来核销终端费用”,会导致“会造成外行(财务)管理内行(销售),而且死后验尸。同时解读,企业管理终端费用,正确的逻辑和流程。

话题四:预测中国B2B行业,saas企业,未来的产品和服务升级方向:

1、整合“行业、岗位、场景”三个交叉维度,提炼管理刚需,建立强大的底层平台,优化客户消费体验。

2、软件的功能设计,不但要取悦“购买者buyer”,更要取悦“使用者user”

3、学习的革命,建立行业/企业《营销场景解决方案智库》,用快速目录检索,取代记忆

我知道,有的读者是骂着娘,咬着牙看这篇文章。对不起,我说的都是实话,语言犀利一点,是为了读起来带劲,而且,我的工作是进行营销知识产品的生产,不是让每个人喜欢我。

也有人会说,我对这个行业的预测是痴人说梦。但是,我相信,五年之后回头看,一定有人说“魏庆这家伙当年说的,很准”

对了:考虑到读这篇文章的很多是销售人员,专业词汇,先做个名词解释:

 SAAS:Software-as-a-Service 一种软件服务技术,软件公司将软件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和云端,所有的软件运营维护均由软件公司自己完成。用户直接支付租金,在云服务平台上租用软件即可。

B2Bbusiness to business,2是to的谐音,此文指,软件是提供给企业客户使用,而不是对消费者(B2C:business to customer)

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

 OA协同(Office Automation是指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平台。 实现将电子化审批流程、电子化公文、绩效考核表单、财务审批流程、工作报表流程等办公所需内容整合进一个平台中。可以提高办公效率、节约办公成本)”


正文:

话题一:手机管理软件的现状


一、会编软件的不懂销售管理,懂销售管理的不懂编软件

两年前,我给一家知名快速消费品上市企业做培训,课堂上讲了一段话:“企业上马所谓的手机管理软件的时候,要慎重,不能照搬,该改的细节要修改定制。现在很多管理软件,拿来照用的话,对管理效率是一种摧毁。中国的B2B行业、SAAS企业的问题就是,会编软件的不懂销售管理,反过来,懂销售管理的不懂编软件”。话音刚落,全场爆笑,鼓掌,还有人拍桌子,而且大家全都回头看最后一排——这家企业的老板正黑着脸坐在教室最后一排。下了课,销售总监告诉我:“魏老师,我们企业去年上了一套管理软件,搞得乌烟瘴气,下面没法干活儿,民怨很大,你今天这一说,完啦……”。

 如今回想起这一幕,尴尬,太不厚道了。

一年前,一位知名B2B软件公司的经理,告诉我:“魏老师,企业的业务员手机管理软件,是个非常庞大的商业机会,而且是个痛点,据说全国有好几千家公司在干这个事情,有实力的也有接近300家”。

吓人一跳,算一下,全国才两千多个县。几千家公司干这个活儿? 不太可能吧……。

在网上搜索“手机业务管理系统”、“移动访销系统”、“移动销售管理”、“B2B业务管理软件”、“CRM系统(客户关系管理系统)” 、“OA协同”、“HRM系统(人力资源管理系统)”、“BPM系统(业务流程管理系统)” 、“企业IM系统(企业即时通信系统)”…这些关键词,能搜出来的公司,似乎在印证这个数字。

经常参加些行业会议,会上难免同行交换名片,几乎每场会议都有几家所谓“高科技公司”的老总来寻求合作机会……。

更吓人的是,其中大多数公司的名字,我都闻所未闻。交谈之后,才明白,很多所谓高科技公司,就是之前的广告公司、或者卖软件光盘的公司,趁着这几年风口,刚延伸过来的。还有些,就是几个程序猿(甚至是兼职)临时搭建个草台班子。

出身论,没什么意思,毕竟这是个新领域,突然窜出来几匹黑马,也不奇怪。但是,整个软件公司里面并没有一个“真正了解客户所在行业和企业管理细节”的“产品商业逻辑设计人员”。就敢给客户企业编写管理流程,构建软件化的管理体系,这也太有魄力了!

看来这真是个,响应国家“全民创业号召”的领域,一个貌似充满机遇的领域,同时也是个小国寡民的领域,战国七雄未现,输赢气数,尚无定论。 

是什么商业背景,促成这个发展速度?

首先是空间,美国的SAAS企业总市值接近2000亿美金,中国的SAAS企业估值连人家零头都看不见。美国有500亿美金市值的Salesforce(总部设在美国旧金山的一家“客户关系管理”软件公司)、2000亿美金市值的Oracle(甲骨文,世界第二大软件公司)。而中国,好歹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却还没出现一家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软件公司。市场空间,显而易见。

其二是需求,智能手机普及,可以“用智能手机管理企业,看数据,管理业务员行踪,发指令,企业内部交流……”看起来很美,也很合乎逻辑,在互联网思维已经烂大街的大背景下,国内企业老板们,人人担心落伍,个个争先恐后,每家企业都有这个需求。

空间巨大,又供不应求,就出现井喷暴利行业,也就是新公司创业的风水宝地。

但是,可歌必然可泣,乐极难免生悲。中国,只要一个行业有利可图,马上就会一窝蜂。高速路很快就能变成广场舞,红利时代不会超过两年,就变成竞底时代。如同曾经叫嚣着:企业不互联网转型就要“无商可务”、互联网要干掉中间环节,干掉传统通路的——电商网商,已经要进入红海了,不信,走着瞧。 

奇怪的是,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这些高科技公司,研发出个软件产品,建立企业的掌上终端管理系统,那么容易吗?

用当下流行的话:“风口来了,总不能错过吧”、“试错的成本,小于失去商业机会的成本”——就是在这个思想和环境主导下,出现了这个行业,七千二百路诸侯,烽烟并起,一时半会儿还没有群雄割据的局面。

二、智小谋大,有功能亮点,没有管理体系和管理智慧:

这些手机管理软件公司,他们在卖什么呢?

行内人第一个想到的,恐怕就是,给业务人员手机定位查脱岗,还有拍照。

可是现在几乎所有管理软件都有这个功能了,都免费了!中国移动、联通、电信运营商可以给企业量身定做,定位系统了,免费!

肿么办?

于是,程序员们开始创新。比如

——拍照有时间地点水印、防止业务员作假……

——电子围栏,业务员一旦超出今天预设的拜访路线,后台就会报警:“这个业务员脱岗了……”。

——来电显示,客户给你打电话,手机上立刻提示:“这个客户,什么时间开始和我们企业合作,进了什么货,还有多少应收账款……”

——业务员在拜访终端时,要对着手机,把拜访八步骤干一步,点击一步,否则死机或者系统报警,逼着业务员必须按照拜访八步骤走终端……

——业务员不用写日报了,我们的软件有强大的语音录入功能:“业务员每天对着日报板块念一下当日的工作总结,系统自动会生成文字版日报,错字很少……”

——每家终端上传照片,凭借照片核销费用,提高企业(尤其是快消品企业,网点太多)的终端费用核销效率……。

——软件延伸到经销商的财务系统,经销商进销存和出货订单录入软件,企业就可以掌控经销商的出货和终端客户,“商流”在企业手中,经销商只是提供个“物流和财务流”,不听话,我就给你“人流”……

——逐级长官可以在软件系统里面给下级下达任务……。

——和OA系统结合,逐级批复促销申请,随时线上完成……。 

当这些功能展示给企业老板的时候,我们可以想象老板的开心和冲动。老板们天天听到“互联网思维”这个热点词汇。眼看别人起高楼,眼看别人富得流油,眼看着自己就要被甩互联网在潮流外头。做电商卖货吧、线上渠道成本太高、线上线下价格冲突……一系列问题。这回,“用互联网管理企业,绝对的锦上添花,只有好处,没坏处啊”,可逮住互联网+的机会啦!

大多数企业老板是“干了再说”的行动派,是浪漫主义者,而且他们基本都是战略内行,企业管理细节和战术外行。老板看到了软件的功能亮点。拍案叫绝,击节赞叹,太好了,这个软件能打折不?买了!干!必须干!不换脑,就换头!管理升级,用手机管理企业,进入互联网时代!

于是,管理软件上马,员工培训,强制执行,一通折腾,民怨沸腾,然后:“世间人,法无定法,然后知非法法也;天下事,了犹未了,何妨以不了了之”。

两种结局:

https://mmbiz.qlogo.cn/mmbiz/p6Vlqvia1Uicxyf6VB5RmPzHZYaSS8CCOrHnxicH6RFCMlbvkySSvlicHjEZuRNnDvTY3cc7PoZ6Jicpsia6t3kolZWQ/0?wx_fmt=gif  中小型企业说,算了,操,这个软件明年不用了,还是按老办法来吧。

https://mmbiz.qlogo.cn/mmbiz/p6Vlqvia1Uicxyf6VB5RmPzHZYaSS8CCOrHnxicH6RFCMlbvkySSvlicHjEZuRNnDvTY3cc7PoZ6Jicpsia6t3kolZWQ/0?wx_fmt=gif  大企业说,什么他妈的管理软件,漏洞百出。干脆我们的销售管理部门自己找人给自己编写一套软件。

2015年,成了中国的SAAS 企业和B2B行业的“性福年”,他们被时代整出了“高潮”。但是,“高潮”却夹杂各种疼痛、不安、和不长久,因为,姿势不对。 

三、手机管理软件企业的几个常见病

问题在哪里?

1很多软件公司的产品设计,不是对这个行业和企业的管理流程商业逻辑精通的管理高手,而是IT人员。他们都在卖一两个功能点,去取悦客户,没有成熟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思想。急着去“试错”,拿客户当小白鼠,试出错来,再升级迭代。没有踏踏实实打造成熟产品的耐心。经营理念就是“精简通要,难负重,外儒内庄,不吃苦”,必然导致产品的天然缺陷。受苦的,是企业用户。 

2大多数管理软件公司炫耀的通用功能,其实违背了基本的管理伦常和商业逻辑。比如通过拍照管人,比如足不出户管理业务员,比如通过网点照片报销费用,比如给经销商装软件,掌控经销商的出货数据……。(别纳闷,看完全文就理解了)。 

3太多的软件公司,在设定产品的时候,他们想到的是取悦“购买者buyer”,而不是取悦“使用者user”。谁是“购买者”呢?企业的老板,谁是“使用者”呢?企业的业务人员和经销商们。但是想像一下,软件交付使用了,给销售人员和经销商们没有带来方便,没有带来业绩支持,反倒多了很多麻烦,要做很多重复的消耗性的动作来应付上面的管理需求,又不能对销量利润有帮助。这个软件的结果是什么——落入人民战争的海洋。全体使用者都不喜欢这个软件的时候,您觉得这个软件还能在企业里应用多久?

 

话题二:“靠拍照功能,足不出户管理业务员”,是个“混帐逻辑”。


一、“拍照”,“足不出户管理业务员”,这是个混帐逻辑。

几乎所有的业务人员手机管理软件,都在强调自己有定位功能,让业务员在线打卡,让业务员拜访每个终端店,进店前一张照片,进店后一张照片,两张照片对比,就能判断业务员的在店时间和店内生动化绩效——所以,老板就可以“足不出户管理业务员”。 

有照片当然是好事,智能手机没有普及的时候,很多企业也是要求业务员用各种拍照方法证明自己在岗(比如促销员拿着当地的当天报纸拍照上传到大区)。但是注意,照片只是个管理道具,不是管理逻辑。 

一个快消品终端线路主管,管理6-10个业务员,一个业务员每天要跑30家店,一个店两张照片,上传到系统,主管每天要面对360—600张照片。请问,这个主管每天面对如此庞大的照片数量,他如何审核,如何批复呢?业务员每天带着两个充电宝上路,花那么多时间精力拍照上传,如果主管对这些照片却不能有效审核和批复,这样的管理,不是扯淡,是什么呢? 

更别说,有些软件直接要求总部后台销管部门审核照片,总部的销管部小内勤,一天货都没卖过,却每天可能面对几千几万张照片,她如何审核,她有没有能力批复?用这个小内勤的批复来给终端业务定奖罚,矛盾怎么可能不激化? 

还有的软件,让业代在店内拍照,然后给业代积分算奖金:每个店内本品的一个排面得多少分,本品一个条码得多少分……。我就搞不懂了,怎么终端表现打分,不用考虑本品和竞品的相对优劣吗?而且,这个软件,并没有设定“终端业代的线路拜访固化板块”,也就是说——终端业代在自己责任片区每天跑哪些终端客户是自己安排的。请问,业代还会挨家拜访终端吗,他们会不会跳访:跳着跑大店?跑那些自己客情熟悉能成交的店?跑那些货架大,排面多,条码数多的店,拍照效果好,能拿得分和奖金的店?结果是,业代跳访“老店”(大店、客情店、能得分的店),当地假设有一千家终端,业代永远在自己的六百家“老店”里兜圈子。请问,“老店”会不会丢失?关门?转业?被竞品挖走……?“老店”丢失了,新店没有开发,市场就会萎缩。 

还有更奇葩的做法,业代把照片拍了,主管和总部销管部都在查照片给业代打终端表现得分,算过程奖励。但是主管考核的是“经销商进货量”。主管的工资只和“经销商进货量”挂钩,你却让主管花那么多精力去审核照片给业务员的终端店表现打分(工作量巨大,却跟主管的工资没关系),可能吗?主管的薪资考核体系和工作内容都自相矛盾,拍照有用吗? 

最违反常识的不是拍照,而是这句——“我们软件有定位系统,随时监控业代在哪个位置,可以让主管,足不出户管理业务员”,这句话真是,混蛋透顶!

二、人员管理的逻辑,绝不仅仅是监控“业代的手机在哪里”

管理业代,仅仅是监控业代手机的位置那么简单吗? 

员工前面干,主管后面看!这是最基本的管理逻辑。主管每天抽检员工昨日或者当日刚跑的路线,去复查,查什么?内容很多,(在我的专著《终端销售葵花宝典》第四章“终端团队管理核心工具”里有三万多字的篇幅,专门讲解主管检核的工作模型),此处简单讲几个要点: 

1、查漏单:业代刚跑完的路线,主管复查,如果终端还要货,这就说明业代昨天或者刚才的订单没有拿满——这就是漏单。漏单,处罚!给员工紧迫感,让员工每次把订单拿满。 

2、查客诉:主管询问店主有没有什么终端客诉要处理——终端店投诉(比如砸价没人管、送货不及时等等)是造成终端丢店、丢品项、丢销量的主要原因。主管每次检核,必查这一项。给员工紧迫感——要及时处理终端投诉。 

3、查拜访率:核对线路卡上登记的该店拜访时间,亲口问店主“我们业务员昨天几点来的,最近一段时间平均几天能跟您见一回面,他来了都干些什么”,主管的实地检查和访问,比任何手机定位软件都有效——手机定位只能确认业代的手机来了没而已。人来没来?来了干什么?拜访绩效如何?都是手机定位无法监控的。 

4、主管交办:如果检核中发现,业代昨天来了,但是工作质量不高,有很多工作还没做到位。主管就需要对业代提出“终端七要素”提升的交办事项:“这个店里要补什么品项”、“陈列位置和陈列方式要如何调整”、“有没有异常价格需要纠正”、“促销告知和促销执行如何整改”、“不良品要立刻调换”、“各种陈列协议的执行要不要跟进纠偏”……?把交办事项记录在这个客户的客户卡上,晚上可以跟业代面谈。而且下次业代拜访这个店,翻开客户卡,就知道主管让他在这个店里做哪些细节提升…… 

5、推动重点工作事项的改善:主管通过检核,发现某个员工的个人工作细节问题,就对这个员工进行工作交办改善。如果发现有共性问题,就需要出台管理制度市场专案。比如:最近公司的工作重点是“推新品”,主管通过检核发现一个共性问题“业代把新品卖进店内了,但是新品没有上架陈列,而且有的店内新品仅剩下半箱货也没有及时补货”。于是,主管第二天开早会宣布制度“上周宣布的,新品铺一家店,业代奖励十元。本周追加一条补充规定——新品必须上架陈列四个排面以上,店内新品安全库存两箱以上,才算新品有效铺货家数。低于这两个标准,不享受奖励!”。这个制度出台,按照PDCA循环管理,员工能贯彻新品的陈列和安全库存,新品销售这个工作重点就有所推进改善。 

三、号称“足不出户管理业代”的手机管理软件,会误导企业,废掉“主管检核”这个基本管理逻辑。

有些软件更离谱,主管想检核也没法检核,因为传统的一图两表CRC卡被手机取代了,业代的昨日行程、拜访时间、拜访客户客户订货、客户库存情况……,竟然存在业代手机里,被业代拿走了,主管的手机里面竟然不显示。主管要检核,只能把电脑打开,从后台看数据,再逐页打印出来,在上线路检核,哪个主管乐意费这个劲? 

还有些软件更更更离谱,业代的昨日行程在“轨迹回放界面”、昨日拜访的销量订单在“订单管理”界面、每个终端的照片在“拍照上传界面”……主管要检核业代,就要分别打开和退出好几个界面,才能弄明白业代昨天什么时间到这个店、卖了什么货、拍了什么照……这太奇葩了,为什么不把业代的行程、终端销量、终端库存统计、终端客诉统计、终端陈列拍照……要素整合到一个界面,对业代昨天的工作做一个“录像式回放”呢,从技术上实现这个功能很难吗?不难,但是为什么没做呢?因为软件的设计者根本没有考虑到“员工前面干,主管后面看!这个最基本的管理逻辑”,他们的卖点是“主管足不出户管理业代”。 

一句“让主管足不出户管理业务员,我们软件有定位系统,可以随时监控业代在哪个位置”。把主管的检核功能废掉了,主管打开电脑就知道业代(其实是业代的手机)在什么位置,主管可以“通过照片管理业代了”,那主管就更心安理得的坐在办公室里不出门了。主管坐在办公室里管业务,业务必然就会烂掉。

四、改善建议

这个小环节,企业内部管理&软件设计和使用的改进方向提示如下: 

1 正视“手机定位”这个技术的局限性:

“手机定位本身”本身的技术还需要改善。

首先,售点的定位精准取决于“首次定点定位坐标标识”是否准确(部分业代有“先见之明”,会有意把首次定位精确到乡镇,而不是到售点。这样他下次只要去乡镇,就显示他去售点了)。

其二,基站定位的精度差的远,GPS定位的精确度为据说可以达到5米甚至更短。但是在在城市由于高楼大厦遮挡,定位精度也会飘移,所以这两种定位手段,往往只能确认业代到了这个店附近的街道上,无法确认是否进店。

其三,现在部分企业用的是,在终端店贴条码,手机刷条码确认业代到店,但是这些条码又很容易轻松复制。

其四,目前最先进的方法“芯片定位”,在终端贴芯片(芯片很难复制),业代手机靠近芯片自动感应,确定位置。也就能够确保“业代的手机,到了店里”。

其五:安卓市场,已经有多款可以模拟地理位置的软件可以下载,分分钟模拟任何位置,实现说走就走的旅行;

其六:群众的智慧是可怕的,厂家业代在经销商那里打牌,经销商的司机拿着厂家业代的手机开车送货,顺便“溜机”;还有,通过手机呼叫转移,对付“总部的手机定位,加电话抽查双重监控”等等各种投机方式,早就在业代中普及了。 

2不要用“工具”取代“管理逻辑”:

手机定位这个工具本身是有帮助的,以前管理业代是“放羊,但是看不到羊在哪里”。现在至少可以通过手机定位“看到羊了”。但是,谨记:拍照、定位功能只是个管理道具,不是管理逻辑。就算你的管理软件配上人脸识别功能又能怎么样(目前还没有看到手机管理软件有这个功能,相信不久就又会成为新的“功能亮点”,新的定位神器,不仅仅可以确认业代的手机到了店里,还能确认拿这部手机的,是业代本人。)?so  what?你也只能管控员工的出勤率罢了。再也不要提倡“主管足不出户管理业代了”,主管坐在办公室里管业代,业务一定烂掉。 

3要设计主管检核界面:手机APP界面设计要遵守“员工前面干,领导后面看”这个基本管理逻辑,实现对业务昨日工作进行录像式的回放(对下属业代“昨天拜访路线图”、“客户目录”、“客户档案卡”、“业代工作日报绩效汇总”进行四合一的界面汇总)。更方便主管的查阅和回访检核业代昨日工作、并在客户卡上对业代提出(推送)该店的交办事项……”。 

4用拍照,去计算业代的过程奖励,漏洞太多:

目前国内快消企业,能做到业代定线路拜访的并不多。在这个背景下,用拍照去计算业代的过程奖励,业代会因此跳访“老店”和“得分点”,造成市场萎缩。

其二,人工数照片上的排面数来计算得分,这个标准本身就是错的。评估本品的终端表现好坏,更重要的是“货架占比”、“品项/排面/库存的,本品竞品对比”这两个相对指标。恰恰这两个指标,靠拍照是无法客观显示的,业代是不会帮你去拍竞品的排面的。

其三,业代在自己跳访的店里,店店拍照。公司上下一大堆人数排面数给业代打分……费这么大劲。为什么不干脆让主管去市场一线实地打分,并拍照(主管用来向上级交代自己的工作,同时也跟业代对峙打分的客观性能,让业代心服口服)呢,这样不是更加客观准确吗。“员工前面干、主管后面看、主管对业代的终端表现抽查打分、平均分作为业代的本月生动化得分”,这是正常快消企业沿袭多年的成熟做法啊,干嘛要自创一套漏洞百出的,照片打分法呢? 

5、精简业代的拍照工作量,管理重点店存量:对于主管和业代管理区域过大(比如外围市场,一个主管管一个省,业代每人管理一个县),人力配置不够,主管无法足量抽查业代终端表现的情况。让业代拍照,监控终端表现,也是个权宜之计。但是,业代拍照数量上限,是主管的审阅批复能力。业代花了那么大精力去填报表也罢,拍照也罢,如果主管没有精力去做例行的审核批复,并形成后续跟进管理的动作,这些报表和照片就是管理资源的浪费。此时,应该精简数量和内容,业代拍照管理的不是所有终端店,而是重点店存量。比如:业代每天必须打造新增两家以上的陈列和分销条码标准店,对这几家店拍照。同时,业代对过去已经达成的重点店和标准店拍照,主管通过检核照片,加实地走访两种方式,监控这些“重点店存量”的终端表现有没有保持住,即可。

6、拍照行为,要和逐级人员考核体系匹配:如果要通过拍照、对业代的终端表现进行评估,这个评估必须首先和主管、经理、业代每个岗位的考核挂起钩来!主管、经理、业代的考核方向必须一致——比如奖金的20%都考核“终端表现”,终端表现都是通过照片评估,大家才会合力重视“终端表现”这个指标。人人拍照、店店拍照、通过拍照计算终端表现得分这些琐碎工作,才会有人人认真做。否则,考核利益链都没有“打通”,主管经理考核销量,业代考核终端表现,那么照片的审核管理工作在主管和经理这个环节就会断掉(因为他们不考核这个指标,不愿意劳那个神)。又或者,业代也是考核销量,拍照只是为了对业代的终端表现指标进行抽查奖罚。意味着,业代要为了1%的抽查概率,去拍100张照片,这么麻烦,劳民伤财,还不如,让主管上线路现场抽查吧。

7 逐级管理:终端业代拍照,上传总部管理?不要扯淡了。总部能认真审核批复大区经理和分公司经理的拍照就不错了,要逐级管理,每一级长官必须审核直接下属的有效照片,而且形成批复。总部对基层,只做照片抽查,追究主管“审核他的下级照片不利”的责任。才能避免管理资源浪费。否则,拍照就成了一场劳民伤财的运动,轰轰烈烈鬼哄鬼,踏踏实实走过场,问题出在前三排,根子烂在主席台。

 

话题三:千万别指望,靠拍照,来管理核销终端费用!


一、“靠拍照,管理终端费用”,会造成外行(财务)管理内行(销售),而且死后验尸。

快消品行业终端网点很多(乡镇级以上的终端网点数字超过四百万家),终端费用(比如铺货搭赠、终端陈列奖励、堆头费、消费者买赠、投放展示柜等)的核销、审查工作量很大。这是企业老板们的心头大患,他们总是在担心:“底下这帮家伙正在搞我的钱,正在搞我的钱……”!

手机管理软件公司,看到了快消行业的这个痛点。于是他们的营销口号宣称:可以用系统内强大的拍照上传功能,解决费用报销问题——业务人员要在终端拍门头照片、店内三个方向拍陈列效果照片、配合陈列协议、陈列费发票等手续。到财务核销费用——你们企业虽然以前也让业代拿照片去财务报销,但是业代完全可以造假,把照片张冠李戴偷梁换柱。现在使用了我们“高科技”的手机管理软件,每一张照片都是带时间/地点水印的,肯定做不了假!这下终端费用核销就没有水份了!

和上一小节谈到“足不出户管理业务员”,一样。拍照这个工具本身没有错,但是,手机管理软件公司夸大其词的营销口号,完全在误导企业,以为通过“照片”这个法宝,就可以走捷径,“足不出户,管理业代,还能,管理终端费用了”。这又是个混蛋逻辑!又一次,试图用工具,颠覆管理常识,智小谋大,最后因小失大。

快消企业管理终端费用的,典型错误案例——

1、事前费用申请:区域经理根据市场需求,在预算额度内(多数企业对区域经理月度任务计提点数做市场费用预算),提出费用申请,销售部的逐级长官批复,一直到总监批复。

2、事中借支/垫支执行:区域经理在获得批复后,借支备用金(或者经销商垫支)执行促销活动(比如终端进货买一箱送两瓶;终端店按照标准陈列、奖励一箱/店.月)。

3、事后报销:促销结束后,区域经理按照财务要求,把这次促销活动的证据(比如终端店的搭赠签收、陈列协议店的奖品签收、堆头照片等)上报到财务,财务审核票证齐全,核销费用。

 分析:错在哪里?

1、销售部主导促销的事前审批:区域经理的促销申请是总监最后批复核准。总监坐在办公室里面,怎么知道你在千里之外是不是需要打个特价?是不是需要做个陈列奖励?其实,销售总监在核准区域经理促销申请的时候,其一是看金额是否在预算之内。其二是经验判断这个促销是否合适,费销比是否合理。其三,是看看对“这小子”印象如何,如果这个人一直行为良善没有案底,那就容易核准过关。否则就要“卡”一道,挤挤水分……。

2、区域经理促销执行结束之后,提报核销凭证:注意,是执行“完”促销之后,区域经理才会按照公司要求提供报销凭证。

3、财务部门主导报销凭证的审核:报销凭证提供给谁——提供给财务!注意,这里出岔子了,费用申请是销售总监审核,费用报销是财务核销!核准与报销两条线!财务怎么可能懂得如何核销销售人员的费用明细呢(外行管理内行)?财务最善长的是办公室严谨作业——认真核对报销凭证。销售和财务矛盾多由此引起,销售人员为了报销一份堆头费,可能被财务打回去四次:第一次说没有超市堆头协议,就不给报销。第二次说堆头照片要立体拍照,要提供三个方向的照片,否则不给报销。第三次说没有正式的堆头费发票不给报销(可是销售人员说超市不提供堆头费发票)。第四次财务人员说你这几个超市的签收人字体好像一个人的,拿回去重签……。

看起来,财务制约销售,挤挤水分,蛮好嘛。再配上“高科技”手机管理软件的“无敌带水印拍照功能”,简直天衣无缝吗。

问题出在哪里?

先说说水印的事情,带水印的拍照,很牛逼。前提是,第一次使用这个手机软件做初次定点定位的时候,销售人员真的对每个终端建立了正确的初始位置坐标,才能保证下次拍照的“位置水印”是正确的。而且,销售人员“很单纯”,不懂得搜索“可以修改照片水印的软件”,寻求“更高科技的支持”。

退一万步讲,就算你的高科技手机管理软件,在水印防伪方面功能十分强大。你也只能保证这个店,在拍照的这个时间点,这个终端店有个堆头,而已。这个月30天,天天都有堆头吗?这个堆头多少钱?堆头尺寸够吗?是否发生过堆头被临时撤场?是否发生过堆头被改换位置从主通道挪到副通道?中间是否发生过因为断货导致堆头位置被竞品占用……?这些信息你统统都不知道。

单指望用照片来核销终端费用,管理逻辑就乱了。因为:

1费用申请是销售总监审核,费用报销是财务核销!核准与报销两条线!

2财务怎么可能懂得如何核销销售人员的费用明细呢(外行管理内行)!

3最重要的是,死后验尸:等到所有促销凭证都传递上来的时候,促销都结束一个月了(最快也是促销当月月底统一整理上交促销凭证)。想想看,终端买赠活动都结束一个月了;陈列奖励活动,终端已经执行完陈列,奖品拿到手都一个月了!全国那么多区域,就算财务审计拿到票证,当月就立刻抽中你这个区域,立刻去电话抽查或者现场稽查,上个月(甚至上上个月),这个终端门店有没有拿到搭赠、拿到陈列奖励?享受了什么奖励政策?几乎不可能了,查了也是走过场。而另外那99%的,没有被财务抽查到的区域呢,更完蛋!

二、正确的终端费用管理逻辑,重点是事前建档,和事中随机稽查:

终端费用核销,正确的管理逻辑是什么——“事前集中审批”、“事前实时建档”、“事中多部门随机稽查”、“事后统一核销”重点是“事前建档”和“事中随机稽查”,而不是事后的“死后验尸”。重点内容分解如下:

1、 事前预算制定

总费用预算:做销售难免要花钱,但市场总是像强盗一样跳出来问:要钱还是要命?——要保销量就保不了利润,保利润又使销量下滑;没有全盘费用规划就会失衡,有时候顾前不顾后(前期花钱多,后期没钱花);有时候顾此失彼(让一个促销拖得自己其他正常费用无法开支)。如何在销量和费用中寻找平衡——预算制。根据各区的销量任务和不同类型市场(成熟区域、开拓区域、增量重点区域等等)和今年公司的战略投入决策,参考过往的销量费用数据,预算各区的费用额度。

预算分会计科目:预算制管理,让业务员感到有了“财权”,业务人员的习惯性思维是保销量,如果我们只给他一个总的费用预算,他们就一定会把钱砸到可以直接产生销量的地方(比如提货奖励、买专场、包量协议、降价促销等),而不会投入对公司品牌和市场有好处的长期费用(比如人员编制、终端陈列奖励、赠饮品尝、社区促销等)。原因很简单,这些行为对销量没有立竿见影的作用。结果是从上到下关心通路促销,没有人关心品牌形象、产品结构和市场秩序。全国市场苦乐不均,销量大、费用预算充足的地方可能乱花钱浪费资源,销量差的地方又等米下锅,浪费市场机会。要改变这个现状最好的方法就是费用预算细分到会计科目——各办事处当月办公费、储运费、通路促销费、消费者促销费、终端形象建设费、人员工资、人员差旅、终端进店买场费……全部分科目做预算,专款专用,各项费用间不能挪用。这个方法的坏处在于:如果公司没有各区域的分类费用历史数据,第一年的费用预算就很难做精准。预算肯定是不准的,但决不能因为“计划没有变化快”就没有计划,预算制是一个企业费用/财务管理成熟的开端。

框架式预算:比较简单的预算方法是,先给一个当月总费用预算,然后规定哪些钱不能多花(比如招待费限量、通路促销费不能超过多少、成熟老产品不能打特价……),哪些钱不能少花(比如陈列费、终端形象建设费、新品推广费以及人员费用)。总预算确定,再把“能花”“不能花”两个原则一卡,中间的部分让各办事处自己报计划——剩下的钱你打算怎么花,公司批准。

2、事前集中审批:

月会会签:区域经理根据自己的费用预算,每个月月底提出下个月(或者下下个月)的一揽子促销计划,列出明细。在月会上呈交上级审批。销售总监、大区经理、市场部经理,按照公司授权,在销售月会当天,几个人几只笔集体会签(不用再一单一单费用往上申报,可以提高总部的签批效率)。

3、事前实时建档:

 月度促销计划建档:促销审批的同时,总部职能部门(比如财务部或市场部),会对各个区域,下个月,即将执行的,促销资料政策和门店明细,按区域别建档——注意,不是上个月——过去时,而是下个月——将来时,这叫——事前实时建立费用明细档案。

补报门店明细建档:对不能立刻上报明细的促销资料,比如酒店陈列奖励往往不能预判是哪些酒店会参与这个活动。那就要求各区域在活动开始首周补报,实时上传本次参加陈列奖励的门店明细,总部职能部门马上更新“各区域促销明细档案”。

突发促销明细报备建档:突发性费用怎么办?竞品突然做活动,我们不可能等到下个月集中申报审批之后再反击吧,要建立机动费用审批绿色通道:区域经理手中会有小部分预算(比如当月总预算的15%),作为应对市场突发事件的储备资金,可以报备制——不用经过领导的月底会签,授权区域经理直接在市场上使用。但是使用同时,必须向总部报备这笔费用的政策和门店明细,总部职能部门同样,实时更新“各区域促销明细档案”。

4 事中:多部门,随机调取费用档案,随机稽核费用:

 多部门,随机调档案,稽查费用:下个月到了,公司的销售总监、大区经理、办事处主任、财务部、审计部、督察部……。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去市场抽查,而且随时可以从总部调出,这个区域市场“目前正在执行的促销政策和门店明细档案”,对“正在执行中”的促销,做事中同步检核。区域经理为了应付这样的检查,就得时刻准备着,随时全面造假?完全不可能。

垂直究责:区域市场费用稽查发现问题,当场处罚,该区域的上级(办事处经理、大区经理)连坐。

跨部门横向稽查、结合销售部垂直稽查:费用真实性有效性的稽查有两条线,一条是跨部门监督(财务审计部门监督销售部、外行查内行)。另一条是销售部的垂直稽查,各级办事处经理、大区经理,为了保自己的辖区费用不出问题,免得自己被“连坐”,他们会非常积极的去调取“市场促销费用档案明细”,自己进行区域内稽查。这就是内行查内行,会大大提升费用管理的效率。

5、事后统一核销:

销售部内控,费销比评估:费用申请,费用核销,都需要先在销售部走内部流程,销售经理销售总监逐级签批后,再传递票证到财务部核销——每单促销申请的文件应该有“销量预估”,“费用预估”、“费用销量投入产出比的预估”(品牌建设等长期投入的费用项目除外);每单促销执行完报销时,要附上促销总结报告,汇报一下费用花了,增量是否达到了预估目标?费用占比是否健康?这样,目的是让业务人员在花每一分钱的时候,事前申请要考虑投入产出比,明白费销比太离谱的促销申请,总监不会批准。事后,销售人员要对自己花的钱做回顾和分析,费销比太差就交不了差。而且销售人员明白,“有鬼”的票据和照片,是要先在销售部内部逐级审批的,内行查内行,伸手必被捉!

核销票证:销售部内控,费销比评估之后,促销总结报告+所有报销凭证传递给财务部核销,只是例常管理手续而已。主要作用有两个:其一是核对财务票证齐全,好做账。其二是倒逼销售部逐级领导,费用内控流程签字审批要谨慎——怎么你们签字审批没问题的费用,被我们财务部查出来有问题了!

6、信息平台公布费用销量进度情况:

费用销量进度表:公司的信息平台,随时公布各区的“费用预算使用进度”和“销量达成进度”,每个主任都知道这个月自己可以花多少钱?已经花了多少钱?还有多少钱可以花?用这些钱还要完成多少销量?再看看别的区域,人家花了多少钱?销量任务还剩多少?自己的费用进度、销量进度比在公司排第几名……?开源节流的弦大家一刻也不能松。全体销售人员都有生意头脑,公司生意才好做。

三、改善方向

这个小环节,企业内部管理&软件设计和使用的改进方向提示如下:

1不要用“工具”取代“管理逻辑”:如上文,两个管理方法对比,大家会明白,费用管理,关键是管理重心放在哪里。

聚焦在“事前建档”,各部门各层级随机抽取档案,事中稽核——那么你管理的重点是“正在发生的终端费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”。而且是“销售部门的逐级经理对辖区内的费用进行随机稽核、逐级签批(内行管内行)”,避免了单纯让财务核稽查销售费用(外行管内行)的问题出现。

相反,聚焦在事后核销——那么你管理的重点是,促销结束后,销售人员提交的照片和票证是否齐全,那是典型外行管理内行(财务管理销售)。而且,还是“死后验尸”——销售人员如果专注在报销凭证上想办法,他们总会有办法!在财务室常常会看到这样的闹剧,财务说:“你这张发票、和这张照片不对劲”,销售人员立刻回答:“我给你换一张”。干销售的还能怕你这个?他们可以很有底气的回答“你要什么票?你要啥票,我给你整啥票!”

能拍照,带水印,本身不是坏事情。但是在卖点宣传上不要误导企业,如同宣称可以“足不出户管理业务员”结果毁了企业的人员管理链条一样,又去宣称“可以用拍照+水印,来管控终端费用”。这又是用工具取代管理逻辑。一旦这个企业本身管理体系不成熟,打乱了企业过去沿用的传统方法(“事前集中审批”、“事前实时建档”、“事中多部门随机稽查”、“事后统一核销”),依赖了你这几张照片,终端费用必乱。最终因小失大,软件公司赚了点汤药钱,企业付出惨重的代价。

2、企业费用管理改善点:

企业可根据本节内容,更新自己的费用管理流程。没错,很多企业现在没有做到这么精细客观,一步到位不可能。但是,再长的路也是脚下开始,往前走,哪怕一小步,也是新高度,只要方向不跑偏,慢点,也不可怕

3、管理软件的改善点:

手机管理软件,可以在“实时档案建立”、“稽核典型案例推送”、“费用进度、销售进度公布”这三个方向上发力——

实时更新费用档案:建立企业内部的信息平台,强化实时更新流程。各区域月底被核准的下月费用档案明细,区域经理手里的机动费用报备的促销明细、各区域在促销执行首周补报的促销门店明细……资料,一旦总部职能部门确认,立刻在档案体系里面生成最新版本的文件,而且有专人维护确认。确保所有人在稽查市场时,调取的“区域费用明细档案”,是最新版本。

实时更新各区域费用预算和费用进度、销量进度:每个区域经理在平台上看到自己这个月的费用有多少预算,每个会计科目有多少预算,到今天每个会计科目还剩多少钱可以花,还剩多少销量没有完成?

定向推送:一旦发现费用执行有问题(比如虚假费用、比如堆头费交了但是送货不及时导致堆头缺货、比如陈列奖励的钱花了,但是因为砸价没人处理,导致终端不进货……),按照公司授权,稽核人可对被稽核人进行奖惩。而且典型案例,图片及奖惩文件,在公司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且定向推送(比如推送给某大区经理告诉他——你的区域出问题了、比如大区内推送让大家分享避免其他人再犯、或者恶性案例全公司推送以儆效尤)。

 

2018年8月2日 15:01